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国家政策颁布 环保产业大发展
作者: 本站 来源: 本站 时间:2015年05月15日 字体:[] 联系
  日益恶化的空气环境,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也在治理上再三加码。8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9月12日,国务院又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治污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从《意见》到《行动计划》,各种政策措施的出台,使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时也有助于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按照《意见》的规划,节能环保的年产值将维持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盘点节能环保产业的2013年,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既是各大企业做大“蛋糕”的时间,也是掀起并购狂潮,抢夺“蛋糕”的时间。同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2013年,数十万亿元的土壤治污市场大门依然紧掩。本期解读节能环保行业2013年关键词——政策助跑。
  催生万亿级“环保蛋糕”
  “原来对(节能)环保产业并没有说支柱产业,但这一次明确了。”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12月8日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在进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行动计划》称,经过五年努力,要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上述政策的出台,对炼铁、炼钢、水泥等高排放行业来说犹如当头一棒。然而,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节能环保行业却在2013年借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行动计划》称,要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这将是一个万亿元级的“环保蛋糕”。据新华社报道称,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也在一次研讨会上称,今年下发的《行动计划》将净拉动我国GDP增长19422亿元,并增加非农就业岗位246万个。
  仅以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例,其除尘、脱硝设备的改造就将催生380亿元的市场。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在上述“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测算,所有水泥行业要达到新制定的排放标准的话,2000多个水泥企业都要对除尘设施进行改造,每家企业改造除尘设施要1400万元、改造脱硝需要500万元。
  除了大气治理领域,节能环保行业的另一个细分市场——污水处理也在2013年有了进一步发展。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推动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征求意见稿)》中认为,市政污水、垃圾等基础环境处理市场正趋于饱和,实力较强的环保企业逐渐将业务由工程建设向投资运营延伸。
  环保公司掀并购热潮
  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及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行动计划》称,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大幅增加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服务产业产值,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的节能环保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市场分散。以环保领域公司为例,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目前主要环保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企业的市值低于50亿元,只有5家市值超过200亿元。在盈利的企业中,仅有3家超过10亿元,与国际环保巨头规模相去甚远。
  而这些企业面对的又是万亿元级“大蛋糕”的诱惑。《意见》中称,节能环保产业将被打造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
  细分来看,据新华社报道称,到2015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多家节能环保公司掀起了扩张、并购热潮。如先河环保在8月15日发布公告称,将以423.3万美元收购美国CES公司51%股权,并承诺增资200万美元,占股至60.5%,标的资产CES是世界级重金属检测技术领先企业。
  仅一天后,另一家环保公司东江环保又宣布,以7700万元收购东莞恒建环保100%股权,标的资产恒建环保主营含铜废液处理利用业务,是东莞地区仅有的两家取得同类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之一。
  据中金公司研报统计,今年涉及环保领域的并购已经超过80例,而去年不足20例。“环保行业内并购重组之风渐成。”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推动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征求意见稿)》中称,部分大型环保企业通过收购已有项目或并购企业增强实力。
  不过,除了规模之外,环保领域的公司还面临着其他难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称,目前我国环保行业存在技术相对落后、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等发展瓶颈,并且各领域发展不均衡。
  文一波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总结称,整个环保产业中,水处理行业中生活污水处理整体起步较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扩大市场;大气治理行业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专业化程度需加强。
  “此外,汽车尾气处理仍是薄弱环节。”文一波补充道,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固废处置等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而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市场还处于探索中。
  土壤治污市场待拓荒
  在目前的节能环保产业中,最为稚嫩的当属土壤治理行业,其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一旦打开将远远超过大气和水。
  “我们的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走了将近40年的历程,土壤几乎还没有动,这就是一个出发点。”庄国泰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土壤治污是一个几十万亿元的市场。
  市场最重要的方面是农田土壤的修复。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检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大半地区的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
  此外,农药及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同样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曾公开指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到2050年如果不抓紧控制和治理,土壤铬超标可能会非常严重。”庄国泰称。
  除了农田土壤问题,城市土壤污染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工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管理、修复及土地再开发等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在2006~2010年联合启动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不过,在调查工作结束近3年之后,我国土壤污染的“家底”仍未公布。
  “因为没有统计资料,所以只能靠推测。”中国环境修复网执行主编高胜达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美国受到污染的地块约有30万~45万个,根据两国制造业历史对照,我国的污染场地总量至少与美国相当甚至数量更大。
  然而,与大气、水资源治理不同的是,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发展十分缓慢。庄国泰归纳说,土壤治理市场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难”的特点。
  规模大,是指投入规模,“真正地推动没有几十万亿元是不行的”。而周期长、技术难是指与大气、水治理相比较而言,土壤治理要更花费时间且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尽管如此,仍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布局土壤治污领域。例如东江环保11月与江苏上田环境设立子公司,涉及污染场地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业务。桑德环境已专门成立环境修复事业部,主要从事尾矿砂治理及矿区生态修复、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等。
分享到: